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是我國傳統拳種之一。八極以其剛烈雄健、樸實簡潔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著稱於世。拳諺曰:“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可見它在我國武壇眾多門派中的地位。

 

  八極拳的發源地是山東省海豐縣莊科村,據拳譜記載:太祖是雲遊四海的高士(注:其實是要飯的叫花子,癩和癖都是形容外表的,後人為了提高身價說成是和尚、道士、高士等)。始傳山東海豐莊科村吳鐘,是為始祖一世。吳鐘,字弘吉,回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嘉慶七年逝世,享年九十歲。吳鐘從雲遊高士學藝十年,深得八極拳及六合紅槍之精要。雍正年間,吳鐘獨身三進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闖羅漢堂,巧得魚穀鞭。相傳雍正年間,吳鐘在北京和恂郡王較藝,在臘杆之端,用布縛以白粉,槍擊時粉粘在恂郡王頭之上,而未察覺。自此,吳鐘被譽為“吳神槍”。當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說。

 

  後來吳鐘把八極拳藝傳給女兒吳榮,吳榮把八極拳帶到了河北孟村,傳了孟村張、吳、丁、伊四大姓,歷代這四姓中練八極拳都有人材出現,所以有滄州八極拳四大家族之稱。並非只有吳姓一家是正宗,八極拳從康熙年間傳至今日,已有九代,歷史上不乏名家高手,如“四世之傑”的黃四海,神槍李大仲、張拱辰、再如“鐵巴掌”吳會清、神槍李書文,包括著名武術家馬鳳圖、馬英圖、韓會清、王鐘全、吳秀峰,六世中的馬風圖之子,“馬氏四傑”的馬穎達、馬賢達、馬令達、馬明達,李書文的兩位高徒霍殿閣、劉雲樵,馬英圖之高徒李元智、何福生、蔣浩泉等,均以精通八極拳而在中國武壇享有盛譽。

 

  全國練八極拳的地域分部可以分成三大片區。西北片區、東北片區、滄州、北京、天津三角片區。西北片區是馬風圖、馬英圖及“馬氏四傑”所傳,西北五省練八極拳的從人數上講可以在全國是最多的,經統計大約在五萬人左右。東三省是霍殿閣和侄子霍慶雲所傳,人數也在二萬人以上。滄州和北京練八極拳的人數不少,四大家族每世都有人材湧出,是他們將八極拳傳遍滄州及北京地區。天津則是由“鐵巴掌”吳會清之子吳秀峰所傳,三地加起來人數也近萬人。除此之外,全國各省均有八極拳傳習,但規模及普及成度上遠遠不及這三大片區。現在練八極拳的人數已超過了練形意拳、八掛掌、少林拳的人數,直逼太極拳和南拳成為練習人數最多的拳種之一。

 

  為什麼八極拳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這要從八極拳的特點來說。八極拳的特點是勢險節短,猛起硬落,短促多變,爆烈突然。擊法上以“六開”“八招”為主,講究“挨、撞、擠、靠、崩、撼、突擊”,迅猛遒勁,發招進手時多用“頂、抱、擔、提、胯、纏”並醒號發聲,以氣催力,聲助拳勢,咄咄逼人,在近距離內體現連珠炮式的打法,硬逼緊攻,攻中有防,防中寓攻,三盤連擊,招數連貫,是一種攻防意識極強的短打拳術。其實,八極拳能夠三百年來經久不衰,與八極拳的套路結構有很大關係,八極拳套路只有兩個就是八極小架與八極拳(又稱大八極),再就是一個與大八極對練的套路,大八極在對練中站上首,稱上趟八極拳,與之相對的另一趟拳站下首,稱下趟八極拳,兩趟拳由兩人合練對打,稱八極對接。內場技法主要是六大開,八大招,六大開由頂法六個,抱法六個,擔法兩個,提法兩個,胯法一個,纏法四個組成,原來是單練,後來八極名家把這些單招組合成套路,成為六大開拳。八大招是由八個單法式組成,其技法巧妙,打法兇悍,爆烈,李書文與人過招時善用八大招中的“猛虎硬爬山”一招,傷人無數。正因為八極拳內容不多,掌握核心後易於演練,在練中也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八極門三百年來名家高手不斷。

 

  而現在編書編拳的認為編的越多越全才是正宗,東拉西扯,甚至把中醫書和易經及其他拳種東西也拿來充數,自己不得要領,別人也無從下口,正如古籍武術名著《劍經》所講:一個拳種一旦看起來內容繁多,面面具到,則是滅亡的象徵,拳種“散於繁者”。這正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八大招與六合大槍都是羅疃張同文與張拱辰父子傳出的,孟村吳會清這一枝沒有八大招,這一點吳連枝先生在介紹八極拳的文章中曾說過他們這一枝是與“八大招”結構完全不同的“八打招”。吳會清先生所傳八極小架與現在西北,東北及滄州所練的二十四式八極小架基本一樣。但現在吳連枝先生所傳八極小架成了十二路。為什麼一路八極小架會成了十二路,經研究發現這十二路八極小架的結構大體相同,每路拳除中間一、二個式子不一樣,其他都是大同小異完全沒有什麼必要搞十二路。通過走訪從吳家學過拳的人,調查後才知道是吳秀峰先生創編出的這些八極小架和四郎寬拳,當時吳秀峰先生是在天津以教拳為生,因八極拳套路只有二個,教完後為了留住學生則創編出了十二路八極小架等很多套路。當時的天津武術界給了吳秀峰先生“高產作家”的美譽。我認為這是由於當時的社會造成的,完全可以理解。我們現在則應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實事求是,守住八極拳的傳統精神與技藝。

 

  附上馬氏八極小架拳譜供大家欣賞:八極小架拳譜八極架子勢威嚴,短打樁靠剛功拳。立地通天整三盤,請手拱拳人中探。裏門頂肘馬步樁,雲手纏腕開弓箭。攔左揣右胯靠樁,捋手戳指沖喉咽。搶步跟進朝天掌,倒退一步滾劈肩。合手疊掌頂前肘,抱拳雙揣按丹田。顛跺闖步使大纏,迎面戳指碾兩邊。橫掃暴頂外門肘,依樣頂肘轉右邊。攪掃跪膝栽下盤,前後撐捶防四面。捋腕纏拿進沖拳,掉手依樣跺步纏。提膝攔截臼弓掌,返身提膝撩陰殘。摟肩撐摩使胯塌,掃襠掛耳擰腰眼。滾肩收式顛左腳,撣手並步歸中堂。理法勢招通備貫,二十四勢有真傳。

 

  八極拳種的器械只有一個六合大槍,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現在有個別人把其他拳種門派的一些刀、槍、劍、棍等器械套路移植到八極拳門派中來,這是一個文化素質問題,吳殳在《手臂錄》中有寫道:“槍為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人唯不見真槍,故迷心于諸器,一得真槍,視諸器直兒戲也”。我們的先祖吳鐘,就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美譽,張同文、張拱辰父子視大槍如命,教出了神槍李書文,六合大槍的專家馬鳳圖,我的恩師馬穎達先生對大槍的練法、技法上都有獨到之處,六合大槍練的最有心得。醉心於其他器械,只能說明未得大槍之真傳,否則視“諸器值兒戲也”。在練中悟,才能正真掌握六合大槍的真諦。“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槍”,要想練好大槍就要日日練,月月練,年年練,才能像詩曰“壯士持金槍,只用九寸長,日日打一轉,好將見閻王”。八極門的六合槍不同於其他拳種的大槍,二十四個主要招法淋瀝盡至地體現了大槍的技法和特點。不過我看過好多八極同門中的六合大槍,裏邊的內容已失去太多,剩下的由於理解和傳授問題,在技法上不同成度的存在技法不明,技術走形的問題,也許是我看大先生練槍把眼看高了。我還是勸八極門同仁在練拳的同時多練槍,多看一些古籍武術文獻,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吳殳的《手臂錄》等,一方面提高自己文化的素養,另一方面不至被一些所謂的八極名家,所謂的八極拳,六合大槍所矇騙。

 

  在我看過的八極拳演練中,東北霍氏八極拳練的很規範,特別是震腳闖步真正體現了八極拳的勁力特點。滄州孟村的八極拳較為僵死,使我想起馬英圖先生的一句戲言“練八極的不能教劈掛,練劈掛的不能教八極”。我的老師馬穎達先生解釋說“練八極拳的震腳發勁,容易把人練僵,如果練一練劈掛拳人就活起來了,八極的勁道加上靈活的身形,則無人能敵。而光練劈掛的人腳下無根,練一練八極拳,則樁穩而勁道暴烈,本來就靈活的身形再加上暴烈開合的勁力,則如虎添翅”。所以,有“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之說。孟村吳連枝先生這一枝以前沒有加練劈掛,現在不知是否加練。李書文和馬英圖同在張拱辰門下學藝一直是雙拳合壁,槍拳合一。而馬鳳圖先生在黃四海門下也是兩拳同練。八十年代在瀋陽開武術觀摩大會時,我的一位師弟就無意中看到練霍氏八極拳的一位選手,早上練功時練的招法好像和我們練的劈掛拳種的擊技精華“十二大招”很相似,但禮貌其間,他趕快離開了。後來也沒來得及相互交流,我想可能是李書文留下的劈掛技法。現在有個別人把劈掛說成八極劈掛拳,這是極端錯誤的,八極和劈掛是兩個不同的拳種,各有各的歷史、風格、特點,決不能混為一談。練的時候也要注意各自的特點,不要練成四不像。

 

  八極拳動作看似簡單,但對動作的要求很嚴,八極拳動作要求:含胸拔背,頂頂直腰,沉肩垂肘,氣貫丹田,踢腿不過襠,震腳闖步,如穿石入洞,落地生根;出手如箭離弦,快似閃電,內外功兼修,別具一格。八極拳一動起來:崩開裹進,硬開硬打,盤前顧後,打左防右,前搓後碾,進則發,退則穩,身不舍正門,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八極拳的勁力有三種: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全部招勢不脫離這三種勁道,有的招勢中表現出一種勁道,有的招勢則是三種勁道的綜合體現。八極拳與其他拳種不同的是它的發力暴烈突然。我看到一篇吳連枝先生給日本人講震腳發力的方法,震腳是向下用力,地面對人的反作用力是向上,與你橫向及水準打人、發勁沒有直接關係。震腳只能使人啟動,闖步及空中轉體,使身體向前,而招勢的勁力是在身體向前,產生加速度,靠擁搓步和跺碾步帶動身體三盤擰轉而發出的,這時的腳不能離地,只是腳尖的搓碾及腳跟的跺擁帶動身體發力。所以有“八極、八極腳不離地”之說,而擁搓步跺碾步是八極拳發力的根源,只有懂得了這兩種步法的應用才能算入門了。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通備門的八極拳用的是通備勁,不是八極拳的勁力。這裏我想解釋一下:            

 

  一、什麼是通備:通備是誰發明的,如何起源,如何解釋,裏面有哪些內容,我想不是通備門的人,可能沒有時間去瞭解,所以產生誤解。我告訴大家,你只需知道一句話就足夠了,這就是通備是一種學習武術的方法和武學哲理。

 

  二、 什麼是通備勁通備勁是一種發力的方法。把身體按生理和拳種要求,科學的調整到最佳位置,而盡極限發出最大力量的方法。如八極拳,則按“通備調勁訣”所要求的及八極拳要求含胸拔背、頂頂直腰、沉肩垂肘,氣貫丹田,再加上震腳,闖步,用擁搓和跺碾兩種步法,把八極拳的招法和勁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這就是通備勁的用法,至於發出來的勁則一定是沉墜勁、十字勁和纏絲勁,而不是通備勁,因為通備勁是一種科學的發勁方法而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通備門的人練出的八極拳,劈掛拳,戳腳、八閃翻子拳都是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這些拳種的特點,技法和勁道,而保留了其原有的一切,不但原汁原味而且更具實戰性和觀賞性。當然我也建議以後通備武藝只在我們內部稱呼,對外一律改稱馬氏武藝,如馬氏八極拳、馬氏劈掛拳、馬氏戳腳、馬氏八閃翻子拳等。以免引起誤解,或被人故意歪曲。

 

  練八極拳要練出虎之威猛、熊之沉穩、動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一練拙力如瘋魔,二練軟硬封閉撥,三練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練筋骨皮肉合。頂、抱、擔、提、胯、纏六大技法始終貫穿在八極拳的所有招法裏。其中技法巧妙、勁力暴烈,殺傷力最大的當數八大招。八大招歌訣:頭趟閻王三現手,二趟迎門三不顧。三趟黃鷹雙抱爪,四趟猛虎硬爬山。五趟霸王背折韁,六趟迎封朝陽手。七趟立地通天炮,八趟左右硬開門。現在八大招名稱上有個別爭議,如“七趟立地通天炮”有的說是“瞎打迎門肘”。其實爭論這些問題的人是不會練八大招的。所謂八大招,決不是一個簡單的技法或招勢,而是由幾個淩厲的技法組合而成,稱為大招,如劈砸當頭接迎門頂肘,在接飛箝手,最後是震腳並步打通天捶,所以這招叫“瞎打迎門肘”也行,叫“立地通天炮”也可以,都是由這三手連環,三盤連擊一氣呵成的。再如“猛虎硬爬山”,出式即打劈山掌,接虎掌撲面腿登踏,以象形虎爬山之雄姿,再接暴力掌頂心闖,而完成了“猛虎硬爬山”的全套招勢。再如“閻王三現手”有人寫成“眼望三劍手”毫無道理。閻王是要人命的,他出手三次,誰都得跟他去了,再一個三現手招是“三鬼叩門”手組合成,總體是形容這一招三手是要命的。八大招練出來氣勢磅礴,驚天動地。八大招是八極拳技法的核心,是歷代八極拳名家歸納的集粹,所以也是密不傳人的絕招。甚至有些八極拳名家都沒有見過八大招。儘管修訂拳譜時都寫有八大招,甚至有人寫書也編造出八大招,但修為和境界達不到,編出的八大招則顯的簡單,淺薄,粗俗。

 

  研究八極拳,歷史,淵源,師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和法,勢和招,而這些東西看現在出的八極拳書籍及修定的拳譜只能起到誤導作用。因為拳是練出來的,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理自見,只能在練中才能悟出真東西,才能談出自己的體會,才能理象貫通,體用兼備。


《文章轉載於中國國術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