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訓練的程式與結構

逆思維”是一種理念,“先打後練→再打→再練→再打”的順序也只表示對流行練法的顛覆。假若我的工作到此爲止,只停留在理念顛覆”上,這種探索無疑是淺層次的,而且模糊、籠統,容易使人誤以爲“逆思維”就是亂打。實際上,“逆思維”不但不是一味地亂打,而且有在理念指導下建構起來的“訓練程式”及程式內部的“組織結構”。
借用《企業管理學》的術語,我管在逆思維”指導下建構的訓練程式叫“拉動式”程式,拉動式”程式內部的結構叫“矩陣型輻射結構”(‘企管術語中無‘輻射’二字)。什麽叫拉動式”呢?大家看下面我拿八極拳舉例繪製的圖示一。
圖示一:“拉動式”的八極拳訓練程式
逆思維”是相對“順思維”而言的,“拉動式”程式也有個對應面,對應什麽?“推動式”訓練程式(‘推動式’一詞也爲‘企管’術語)推動式”程式流行於各派拳術,拿八極拳舉例,即下面的圖示二。“推動式”的內部結構,我給它取個稱呼叫“封閉型單線結構”

實戰.jpg 

步驟.jpg 

 

 

 

 

圖示二:“推動式”的八極拳訓練程式
推動式”的八極拳訓練程式
因爲“推動式”是大家常見的,所以我先講“推動式”的八極拳訓練程式。“推動式”程式是“順思維”的産物,反映在流行的八極拳中,即是如(圖二)所示的由九個層次單線縱向升級”的程式,:第一層的柔韌練習之後,進入第二層學習“小架”;二十幾個“小架”動作學會後,進入第三層訓練,就是投入大量時間一遍遍重復“小架”套路(名曰:找勁練功);“小架練習半年、一年後,升入第四層,學習“單打”、“對打”套路;因爲有人稱“單打”是八極拳的技法,所以到了第五層,開始拆招說手,同時學練其他套路兼之拆講套路。
要完成這“五層”訓練,大致需要四、五年,因爲訓練枯燥兼之學了不能用,往往有一半的人堅持不到四、五年就離開了。說實話,離開就對了,因爲留下的人再練下去,仍然停留在第五層原地踏步——繼續學新套路、繼續拆招講手。
很多教八極拳的人,根本不懂第五層之後的東西,如果他懂的話,從第六層開始,他應該教真東西了——即步法和一些秘傳功法→然後再升級傳授“八大招”、“六大開”之類的打法(也可叫技法’),同時在喂手中熟悉它們→再往上升級,是對抗訓練→最後走到實戰格鬥。
不管是前一種的由第一層只走到第五層”、還是後一中的“從第一層開始,層層不落直至第九層”,它們的思維邏輯是一樣的,都是由訓練推動訓練→再推動訓練→最後推出實戰能力”。
肯定有人疑惑:練武術由低往高、層層遞進往上練,難道不對嗎?
我的回答是:這種“推動式”的程式不是對或者不對的問題,而是落後與先進的問題,比如在推動式”的九層程式裏,除了第七層和第八層的訓練涉及實戰,其他一至六層的訓練都不與實戰發生直接關係,這種各自爲政、缺乏實戰監測的訓練,很容易發生偏錯,而且練錯了你自己還不知道。
另外,“訓練推動訓練”,是前一層的訓練制約後一層的訓練,層層制約,只要有一層訓練出現錯誤,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波及後面的訓練,使整個訓練出偏。
再有,推動式”程式練,訓練周期長,進步緩慢。

拉動式”的八極拳訓練程式

訓練推動訓練”、“訓練制約訓練”的“推動式”程式正相反,“拉動式”程式爲“實戰制約訓練”、“實戰拉動訓練”,也就是說,每一部分的訓練,練什麽和怎麽練,都要接受實戰準則的支配。
拉動”的意思,是實戰把所有的訓練都拉近到自己身邊,“實戰”仿佛在對“各項訓練”說:“你們這些訓練,費勁巴力地耗工夫,目的不就是爲了我實戰嗎?既然如此,你們必須統統受我指揮,不能各自爲政。”
一旦各項“訓練直接受實戰調控”了,不用說,它們——各項訓練,與實戰的距離會一下子縮短,原先的九層變成了(圖一)所示的三層。
層次減少是爲了便於監控,看得清楚。你哪一部分訓練搞錯了,實戰立刻站出來糾錯,既不讓你帶著錯誤練下去,更不容忍你影響其他訓練。
不用說,拉動式”裏,那種各自爲政、訓練只對訓練負責的行爲是行不通的,所有的訓練都必須一齊眼盯著實戰,聽命於實戰,爲實戰負責。
順便說一句,逆思維”指導下建構的“拉動式”程式裏,拒絕套路,沒有套路的位置。即使練套路,也只作爲訓練的一種調劑。
推動式”八極拳的內部結構呈封閉狀態
在九層的“推動式”程式裏,每一層的訓練都各自獨立,呈封閉狀態,比如第三層的“小架”找勁,只是練找勁,它既不涉及實戰發力、也不牽扯技法、連本該屬於基礎部分的步法都排斥了——小架裏的“震腳”和“闖步”不叫步法(闖步做些調整後方可成爲一種步法)
第三層的找勁,又不僅僅與發力、技法、步法無關,它還不關乎速度、神經反應、時機、距離感等項訓練,所以我才說,“推動式”程式的八極拳,其內部的每一層訓練,都各自獨立——如果說它與其他層有點關係的話,也是單線的,:找勁爲發力做鋪墊、“小架”爲“單打”打基礎等等。因此,我才稱“推動式”八極拳的程式內部,封閉型單線結構”。
這種“封閉型單線結構”有很多弊端,舉例說,每一層的訓練都把自己封閉起來,只受它那一層“要領”的約束,頭一宗,它就容易出現與實戰的隔閡。假如那一層的要領是正確的,儘管多耗些時間,你還能練出點東西。問題是,那一層的要領——譬如“找勁的要領”,同樣遠離實戰,不受實戰制約,而長期脫離實戰監控的“訓練要領”,任何人都清楚,它會走向權利泛濫,把它管理的那一層的訓練搞得一團糟。
不管任何拳種,只要採用九層“推動式”程式,其內部的每一層訓練,必然出現各自爲政、脫離實戰監控的現象,從而整個拳種在傳承中大面積地走向非技擊——像八極拳、形意拳、大成拳、八卦掌、少林拳等等,豈非深受落後的“推動式”程式的摧殘。

拉動式”訓練互相牽連 、受實戰監控

推動式”的弊端,一旦到了拉動式”的程式裏,將會全面剷除,因爲“拉動式”是實戰調控訓練,如同市場調控企業的研發、原料供應、生産、檢驗、銷售”,這首先已經打破了“推動式”中每一層各自爲政、大權在握的局面,“部門經理”(每一層的要領),權利被削減,倘若它的工作”(訓練),不是眼盯市場”(實戰),就會遭到嚴厲地指責——訓練稍微偏離實戰,實戰這個總司令就下令調整訓練。
實戰對訓練的調控,是通過“對抗訓練”這一手段達成的。比如“撐捶”發力訓練(單發和連發),就是在空練與對抗的循環往復中進行的。
拿人練發力有很多好處,它使你的拳腳産生實戰感,使你的拳腳技術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確——既實戰中的正確,它能過濾掉你在空練時意識不到的錯誤。如果你的“撐捶”發力是與步法結合的,那麽這種對抗中的發力訓練,連你的步法都練到了,如果你連發兩個“撐捶”,那麽不管你是借助三角步還是“修正了的闖步”而發,這“撐捶連發”已悄然轉化爲實戰打法,而在對抗中練習實戰打法,不用說,已走到了實戰的大門口——在對抗訓練中精練、熟練的“撐捶連發”,遇事,出手就能打人。
出手就能打人,表明你的撐捶連發”已不僅僅有力度、有步法,還必然有速度、有適時的出拳時機、有機敏的反應、有良好的距離感、有強烈的戰鬥欲望。這些速度、時機——等素質哪來的?就是從上述對抗練習中來,道理明顯,當你連發兩個“撐捶”打向你的同伴,難道不需要把拳打快點?拳快了,你就不尋找恰當的出拳時機嗎?時機有了你反應不過來也打不著人,所以你的反應得快,得在合理的距離上發力,得有飽滿的戰鬥激情。
看了嘛,一個對抗中的發力訓練,串出這麽多東西,把發力、步法、打法、速度、時機、反應、距離感、激情都練到了。相對於“推動式”中的“封閉、單線結構”,“拉動式”的內部結構是不是呈現爲向四外“輻射”?
當然,拉動式”程式裏,速度有速度的專項對抗訓練,反應有反應的對抗訓練法。且每一項能力的練習都有一套從簡單到綜合的方法。
不言而喻,這套從理念(逆思維)到程式(拉動式)再到結構(輻射)的新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八極拳適用,其他的拳術也適用。
譬如趙道新,他的訓練法就是個明顯的例子,雖然趙道新不曾把他的訓練法昇華爲一種概念和程式,但看他在《道新拳論·談訓練方法》中的兩段話“在執行了短期的基礎訓練後,就要以爆發力訓練與實戰訓練爲主。”、“把實戰視爲艱苦和危險,並作爲最後才能進行的高級訓練是不對的——應把實戰作爲家常便飯”。趙道新分明是暗合“拉動式”程式的,假如趙道新不遵循“實戰拉動訓練”理念,他何以主張“在執行了短期的基礎訓練後,就要以爆發力訓練與實戰訓練爲主”。

(
責編:高生)

摘自:《搏擊》200604 作者: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