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八極拳資料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李會寧 《搏擊》 2007年第02期

眾所周知,八極拳有三大勁法,即十字勁、纏絲勁和沉墜勁。前面我們講了“八極”、“六合”的文化內涵與武技的關係,下面我們就再論述一下“十字”當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易理以及與拳術之間的聯繫。
  通常,在一些拳種中就有“十字”的概念,如太極拳中有“十字手”、“十字腿”、“十字擺蓮”,形意拳中的“十字崩”,八極拳中有“十字架”、“十字錘”,少林拳中有“十字腳”和“十字遞換”法,但是這些“十字”定義都是雙手交叉的外在形狀,而無內在的奧妙成分,跟“十字勁”完全是兩碼事。
  對於“十字勁”的含義,很多專家和學者都有很獨到、很恰當的解釋,如劉雲樵先生講:“所謂‘十字勁’,簡單地說,就是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畫十字運作所施展開來的勁。”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是中國北方拳種之一,又稱“開門八極拳”。八極拳有出於四面八方,可達極遠的地方之意。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爲主,動作簡潔樸實,勢險節短,猛起猛落,硬開硬打,多肘法,多直線往返。發力爆猛、剛烈,以氣催力,並發哼、哈二聲。打法有挨、傍、擠、靠,崩撼突擊,硬進緊攻,貼身近發,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現將八極拳功法介紹如下。
在實戰搏擊中身體的硬度很重要,比如格擋來拳、木棍等多以前臂受力,而格擋橫掃踢或欲實施接腿摔時,前臂承受的力量更大。訓練有素的拳手出手一格就會使對方感受到痛徹骨髓的功力,使其不敢造次。實際的對搏中,在閃躲不及或爲了顯示功力以背胯接敵拳腳的情形也時有發生,我們常見到高手受擊如隔靴搔癢般輕鬆無事,而打人者卻被震得連連後退……這些都需要進行抗擊打或硬度訓練。

1、闖步、震腳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雙肘”如何連發爆打
前言 我一向習慣用自己的語言剖析八極拳。我認爲,把拳練明白了的人,是能夠抛棄古人的拳論的。整天用先人的僵化的語言人云亦云,缺少個人的體悟和見解,只能說這樣的人沒有把拳練懂練透。

“流行”的八極拳肘法跟泰拳肘法大同小異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應手拳是霍氏八極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與霍氏八極拳中的“八大開”具有同等的技占作用。應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閣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間所創編的。
民國時期,奉系將軍許蘭州在天津有一公館(今天津市河北區瑞安街6號),人們稱之爲計蘭州公館。計蘭州幼年時就喜愛武術,家傳少林武功勤習不輟,尤以擅使彈弓和護手勾爲名,又長期邀“神槍”李書文來部隊和家中任教。許蘭州先生一生頗愛武術且喜與武林高手交往,神槍李書文、大力士陳富貴、神棍王王鍾泉、李書文高徒霍殿閣、武當名家李景林和後期由少林寺還俗的高仙雲先生等,都是他家中常客。他們經常聚在一起研習武術,李景林動手時,常讓霍慶雲先生先動手,隨後隨機應便將其制服。“神槍”李書文動手不留情的狠勁和痛快勁更是讓人記憶深刻。1925年至1926年,霍殿閣先生根據先師李書文等人的動手動作和精湛的技擊手法,又結合本人的動手經驗和習武體會,經過認真整理而編成八趟應手拳。應手拳每趟基本上是八個動作、八個用法,而且動作變化無窮、隨機應變,最後成八八六十四手。當時在許蘭州公館,大家都經常習練應手拳。館中的李景林、許家福、李樹棠等都對應手拳很感興趣,經常用這些技法戰勝挑戰者,使對方心服口服。
八極拳在民間傳播很廣,尤以東北三省、河北省及西北等地區最爲盛行,尤其習練霍氏八極拳者,都把習練應手拳做爲重點,又因爲應手拳實用性較強更爲人們所喜歡。 八極應手拳歌訣
一、開拳就打應手拳,鷹爪可變探馬掌,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手翻短小精悍,編排巧妙,技法豐富,易學好用,集八極拳搏擊術之大成,實用價值很高。爲使武術愛好者完整地學練六手翻,筆者把此拳分作單練、對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紹出來,以供廣大讀者研習。 單練六手翻時,要注意突出八極拳的主要特點,還要表現六手翻的獨到之處。八極拳諺說:“學會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開(頂、抱、單、提、挎、撞)中的“挎’’爲主,所以要重點把出現次數較多的“圈挎”、“翻挎”練好。六手翻的單打練熟了,對接就容易了,技法運用就能得心應手,在實戰中就能發揮出威力。 第一段 1.起勢(恭揖式):①面向南方並足自然站立,目視正前方(圖1)。 要點:全身放鬆,意靜平和,頭要端正,下頦微收,舌抵上齶,自然呼吸。 ②雙手握拳,由兩腿旁向前提起,兩臂與地面平行,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2) 要點:含胸拔背,臂含上挑之力,深吸氣。 ③兩拳變掌,掌心朝上,置於頭上方下落至頸後側,掌心向下(圖3)。 要點:松肩向後揚臂,雙掌似把重物抛至腦後;肘起有前頂之力;繼續深吸蓄氣。 ④雙掌由耳側下落,掌心朝前,撣拂兩側衣襟,接著兩臂分別由體側彎屈上提,雙掌變拳停於耳側,拳眼朝下,目視前方(圖4) 要點:雙掌下落速度要快,掌背有向前下方的抽撣之力,猛然由鼻向外呼氣,以氣催力。 ⑤雙拳落于喉部前方,左拳變掌扣於右拳面上,再向前平推而出(圖5)。 要點:臂不可過於伸直,含有撐頂之力。

1.jpg 

說明:起勢中的動作②⑤要平緩,動作③④要迅速連貫,發爆猛的上挑接下撣之力。 技擊應用:雙臂向上崩挑對方擊我之拳,右肘順勢向前頂撞其胸部(此時要向左擰腰坐胯,右足上步),再以肘尖爲軸,借下沈收肘之機,用掌背向前撣手反抽對方面部。 2.拉弓式:左掌變拳,與右拳同時以腕部爲軸,由裏往外翻轉,拳心相對,拳眼朝上,大拇指相觸,兩臂向前平伸;右足向前邁半步,左足隨之上一大步,成左前右後的四六步;左臂不動,拳眼朝上,右拳隨左足上步拉回至腹側,拳心斜向下,目視前方 (圖6)。 要點:上步時腳不要擡高,應略擦地面此滑前進,落成重心偏後的四六步;左足上步與右拳回拉要輕緩;左拳隨身動要有前頂之勁。 技擊應用:右手向裏壓撥對方來拳,左拳擊其頭或腹(手法要有變化,不可拘泥)。 3.撐捶:右足跳滑上步,左足在後隨之略前移,落成四六步;左臂內裹裏壓把拳收回,停至腹側,拳心斜向下,同時右拳隨上步擰腕向前沖出,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7)。 要點:右足上步前,身體重心前移;左足蹬地,右足猛然向前眥滑;右足落地時,前腳掌略碾踩,好似急刹車;松肩松胯,右拳隨轉體打小寸勁。 技擊應用:左臂裏壓撥開對方來拳,右拳擊其頭部或腹部。 4.攔挎手:左足蹬地,右足眥滑上步,左足隨之前移,仍成右前左後的四六步;同時左拳變掌中左下向右上,沿右臂外側劃弧挑舉,與鼻尖同高,掌心向右,臂略屈;右拳變掌收於腹前,掌心向下;目視左手指(圖8)。 要點:左掌上挑要有擰腕纏繞刁捋之力,既能攔住對方出手,又可趁機拿住對方手臂;右掌收回要有內裹裏壓的沈墜勁。

2.jpg 

技擊應用:左手化解對方來招,順勢用力向左卜擰拉對方腕部,身體左轉,右臂迅速向左上前擺外旋,以前臂外側猛磕對方肘外側,使之腕肘折傷。 5.撲身纏:身體右轉略前俯下坐,以右腳跟爲軸,腳尖外擺成右歇步;同時右掌順時針往前下方纏繞撲按,掌心向下,停於右胯前;左掌在右掌前伸時稍回收,右掌也順時針山身後往前劃弧纏按,掌心向下,與胸同高,目視左掌(圖9)。 要點:右掌貼左肘下向前穿繞;右掌先、左掌後,交錯劃圈;上身和左肩含有前擠之力。 技擊應用:我左掌劈出或肘頂被對方阻擋,立即用右掌順勢抓捋對方向右下擰壓;隨轉體,左手迅速向前下劈按;右足勾住對方前腳腳尖(埋根),右小腿外擰跪壓對方前小腿(吃根);右轉體時,上身往前下擠靠,配合雙手撲按與理根,將對方摔倒。 6.右圈挎:迅速起身,左足向人前方上大步,成左弓步,同時上身左擰;左掌變拳裹收至腹前,拳心向下;右掌變拳,向前上方斜掃,右臂微屈,與肩同高,拳眼向左,目視前力(圖10)。 要點:身體向前要有擁撞擠靠之勁;用轉腰帶動右臂向裏圈挎擺動,右臂是圈挎的擊打力點,不要打成圈捶;雙腳碾動震踩幫助發力。 技擊應用:若對方順步右沖拳向我擊來,我上左足繞到對方右腿後絆住(埋根),借左轉休之機,左臂內壓對方右臂,化解其攻勢,同時右胸和肩撞擊對方,右臂山外向甩橫掃對方胸部,上下合力將對方仰面摔倒。 7.上翻挎:右足向前上…—大步,落成右弓步;右臂外旋向右上方方翻壓,拳眼向右上方,與—下頦齊高;目視右拳上方(圖11)。 要點:右臂向上翻挎含有擠靠靠撣撞壓之勁,不要伸直;右膝向裏擰裹,配合上肢發力;全身有向前擁靠之力。 技擊應用:接上動,如劉方右轉體,撤右腿,同時右臂上挑外撥,化解我右圈挎,並向外纏時,右手抓扣我右腕,人手上托抓扣我右肘,企圖順勢將我拽倒。我趁機上右腿落于對方前腿(左腿)後,同時右臂、右肩、腰、胯齊發整勁,猛力擠靠圈打對方,將其摔倒。 8.左圈挎:動作說明、要點、技析應用都和右圈挎相同,惟左右相反,原地向右轉體不上步(圖12)。 第二段 9.拗步攔馬挎:上身向左後轉180度,右腳碾震蹬地,右腿挺直,變成左弓步;左拳變掌,左臂內裹上架外撥,掌心朝斜卜方,與肩齊高;右拳變掌,隨轉體向左前方下按;身體向北方,目光前視(圖13)。 要點:雙臂動作幅度不大,但要乾脆有力,打出崩炸力,要與擰腰坐胯的沈墜勁和雙腳碾震的蹬山力相配合。 技擊應用:如對方用“砸抱提”擊我,我左掌向外格擋對方的右砸拳或砸肘,同時右掌向下按壓對方的右提膝。 10.右圈挎:動作說明和要點同第六動(圖14)。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六大開(頂、抱、單、提、挎、纏)又稱六開。六開是八極拳基本理論和高級技法的核心,因爲言簡意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難領悟,技法不易窺破。爲了幫助八極拳愛好者探奧索隱,筆者提供一組六開技法並做簡要分析,請習練者悉心揣摩,從中受益。

預備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全腳掌著地,站成身體略爲側立的四六步(前四後六);左手立掌在上,掌心向右,手指與喉部同高,臂微屈;右手約以平掌置於左肘內側下方,掌心向左下方,手指略低於胸,右臂彎屈約 90度;下頦微收,目光平視(圖1)。
說明:六開擷英中的每一個大勢的單練、對接,都應該由預備勢開始;動作完成後,可以回到預備勢,接著練下一個大勢。若想結束練習,收腿收臂成立正姿勢即可。

1.jpg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武術運動中,身法是指身體軀幹部分的運動方法,由肩、胸、背、腰、腹、臀相互協調並與手法、眼法、步法緊密配合共同體現。由於我國拳種較多,風格各異,各自身法的運用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活爲要,以陰陽變化爲妙,以胸的吞吐、腰的折疊擰轉來表現,身隨步走,體隨勢變,根據不同的動作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現爲伸縮開合,閃展俯仰,擰轉翻挫,衝撞擠靠等。
八極拳作爲短打類著名拳種,傳統的練法自然在身法上有其獨特的地方。據《羅疃拳譜》記載,八極拳的身法要“外具八形”,也就是龍、虎、熊、猴、犬、鷹、鷂、雞。這八種動物在大自然當中經過長期的搏擊奮爭,形成了各自的獨特技能和身法。練好八極拳的身法,就要模仿它們的內意神情和外在動作,仿其法、效其技,由其形而取其意,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要想在實戰中發揮好身法的作用還要做到頭頂項豎、沈肩墜肘、含胸拔背、抖胯合腰、實腹斂臀、尾閭中正,手眼相隨,同時提高脊柱和雙肩的柔韌性,改善筋肌的初長度,提高全身關節的靈活性,使周身完整一氣,四面轉換,八面支撐。八極拳身法的技法特點主要是敏捷矯健、靈活自然、猛起硬落、進逼快攻、貼身裹進、封手側出、三盤齊上、突胯相連、挨傍擠靠、崩撼突擊。具體的運用則體現爲吞、吐、沈、浮、閃、擰、翻、抖,其中“吞”、“吐”表示前後方向的運身,“沈”、“浮”表示上下方向的運身,“閃”表示左右方向的運身,“擰”、“翻”表示以脊爲軸,順逆旋轉的運身方法,“抖”是四面八方渾圓爆發的身法,做到“進則發,退則穩,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空處”。
附身法歌訣一首:
吞縮如猴柔輕靈,吐進撲猛虎最精,
沈身要屬熊威重,飛天浮起龍騰空,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身在山中不識真--八極拳六大開指南--作者︰武華彥--

流傳至今的八極拳已經形成十二支不同風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種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開問題上,看法還是一致的,都認為「六大開極其藝」,也就是說,六大開囊括了八極拳基本功與搏擊術的精華,是八極門的極品。

因此,前輩們攜藝自珍,輕易不露六大開,即使是入門弟子,也難以得到全部真傳,甚至終生看不到六大開的拳理和演練,引為憾事。隨著社會的進步,理念的更新,此種狀況已有所改變。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六手翻,打架把人掀”這句八極拳諺,直白地揭示了六手翻就是用摔法贏人。武術中講“打”的對練不勝枚舉,而講“摔”的對練卻寥若晨星,由此可見六手翻的寶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頂、抱、單、提、挎、纏”是八極拳的技術核心,“挨、傍、擠、靠、崩、撼、突、擊”是八極拳的技擊特點,它們都在六手翻中有所體現。可以說,六手翻是一個能夠顯示八極拳風格特點的短小精悍的對練。它易學易練,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六手翻側重於六大開中的“挎”,不但講究獨特的摔跤招式,而且在摔法中含有打法和擒拿法,一招之中可以變化出多種擊打動作,內含許多力學原理和勁法運用,通過練習可以比較全面地提高搏擊技巧。常見的摔跤訓練往往是兩個人運用單招,一式一完結,缺少連續性和應變因素。六手翻則是兩個人攻防配合,進退互換,環環相扣,練起來興趣盎然,避免了單練摔法的枯燥與機械,爲編排巧妙的上乘之作。

第一段

一、起勢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突出攻防格鬥技巧,不但講究打法,而且充分利用摔法。在演練和實戰中,連打帶摔,靈活多變,可以有效地用於防身和制敵,可以提高聽勁”和平衡能力,還可以增強抗擊力和耐力。《精武》2004年一期、二期向讀者介紹的六手翻是“官招”(八極門內特指可以公開的規定動作和練法)。本期,筆者再將其中的“暗手”(八極門內指一式多變的秘傳技法)拆講出來,供廣大武友研究和演練,以便更加完整地掌握六手翻的全部奧秘。
一、插抱胯別摔
(著白衣者,下同)用右撐捶擊乙(著黑衣者,下同)頭部。乙左手向上外挂格擋,右掌撲擊甲面部。甲上體略向右閃轉,同時上左腳,左臂由乙右臂下直插進去,摟抱乙腰,用身體左側撞靠乙右腋和胸部。甲繼續向右轉體,右腳向身後背步,左胯連頂帶別,抵住乙腹部,並迅速向右下屈轉身體,右手借乙外挂的慣性力繞到乙左裏側,抓握乙左臂用力向右下抻拉掄摔乙(1)
要點:甲插臂要果斷快速,抱腰要緊;轉身背眯要協調一致,身體擰轉要迅速有力。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武術流派從教學、練功、養身到技擊致用,必須擁有一整套較爲系統的理論作爲本門武術實踐的指導思想。沒有正確的理論作爲拳術實踐的科學指南,本門武術的提高和發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武術流派,只有有了正確的科學理論指導,才能名家輩出,後繼有人。這是衆所周知的普遍道理。
我們今天如何看待八極拳也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傳統文化是否尊重歷史,是進行嚴肅、科學地研究,做出準確的分析和說明,還是主觀隨意地引申附會,自欺欺人,宣揚錯誤的思想,這其中不僅有研究者研究方法上的分歧,也有研究者學術品格上的差異。推進八極拳理論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在遵守八極拳先賢們鑄就八極拳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提高科學性教學,適應現在和未來健身與競技市場的需求。
近幾十年來,八極拳理論研究方面的書刊文章不少,但何爲八極拳體系中的核心問題,論者雖有,述明者則少。有的文章甚至說八極拳自創立門戶至今,沒有一部論述八極拳理論方面的專著。這種說法雖然只是淺薄之見,但並不是沒有道理,原因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有幸能聽到的和見到的有關八極拳理論方面的論述不多。八極拳理論研究的論著僅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1936(民國二十五年)由孟村人吳會清編著的《河北省孟村鎮吳氏八極拳秘訣之譜》中的論述。其中寫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跪膝者南北二極也,摞手者天地轉也,腰步盼前顧後也,八極者,無極歸原也”。二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武術研究院199910月組織編寫的《八極拳規定套路》第一章第三節《八極拳拳理》中寫道:“八極言八方極遠之地。八極拳有出手四面八方,可達極遠之‘意’……。”除此淺述外,還有文章論述道:八極之意,八爲陰陽變化,極爲巧妙變化趨於極遠之意。又言八極拳又稱開門八極拳,“開門”有多種含義:一是開門立戶形成八極門的獨特武術風格,而開門立戶于中華武林。二是在拳法上講究六大開共六種人體發力原理,故習慣稱其爲六大開門。三是廣開思路,開門人竅悟其性,知其理,故稱開門。有的文章還寫道:爲了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將頂、抱、單、提、胯、纏定義爲六字訣,昇華爲六大開功理,作爲八極拳理核心功法、功理。“達”即功達八極,通權達變;“開”即功法貫開,法開乾坤。使得八極拳術舊貌換了新顔,從此有了明確的八極拳理,有了明朗的拳學研習方向。
從理論方面講,正確的理論是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社會實踐,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的結果,而且是經過了實踐核對總和證明,是在同錯誤的理論鬥爭中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因此,任何一種理論學說如果與事物本質不相符,並人爲地強加於事物的本身是張冠李戴。嚴重脫離拳術實踐的理論學說只能稱之爲謬論。一個拳種的拳理應與拳術實踐活動相結合方能成爲該拳術正確的指導理論。任何一種拳術都是人體運動的一種形式。八極拳無論理論方面還是技術內容方面,與陰陽八卦學說沒有任何本質的聯繫。將八極拳與陰陽八卦學說生拉硬扯,並用來作爲八極拳的拳理認定,豈不是風馬牛不相及嗎?將憑空杜撰的所謂“六大開”理論學說取代八極拳真正的拳理,這種改旗易幟的行爲,豈不是自欺欺人,結果自然是貽笑大方。把如此編造的不倫不類的謬論作爲八極拳的理論,並用來指導八極拳門的實踐,八極拳豈能不衰變?
中華傳統武術的原始本質是人類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與大自然抗爭,與猛禽野獸搏鬥,與侵略國土和國家的敵人抗擊中,取材於自然界動物和人的形態逐步形成的技擊術。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武術是保護自己,攻擊任何敵人的方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武術經過長期不斷演化成各有所需的一種傳統文化。逐漸形成了具有較爲固定的動作規格、獨特動勢的技巧和完整運動體系的攻防藝術。八極拳正是當時歷史背景下人們必然所需而創始的,後又經過先賢們吸百家之長,融彙貫通,逐步形成將健身與技擊熔爲一爐”爲宗旨的傳統武術流派體系。是先賢們“遠取於物,近取于身智慧的結晶,它是在特殊的環境中爲適應社會所需形成的産物。用現代的話說,八極拳是先賢們以人體生理學、人體運動學、力學等原理作爲八極拳的理論基礎,經過逐步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八極拳理論本質這一拳種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武術的優秀拳種,於清末民初邁入了一個歷史輝煌時期。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的技擊精要是歷代先輩們在無數次的生死搏鬥中積累和總結出來的珍品。《八極拳譜》中曰:“行拳必記憶體八意,外具八形,勁發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形者,即龍、虎、熊、猴、燕、犬、鷹、鶉也。八面者,八方也。記憶體八意方可先機制勝,外具八形始堪進退。應敵時身體中正,勁發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穩重厚實建立而博人。八意、八形、勁發八面均以“極”字爲宗旨。也就是說,人的全身內外是一個完整之體,體內動必形於外,外動必發於內,意動形隨,氣動血行,骨順筋直,氣到力發。所以八極拳強調練形必練意,練意必練形,要意形一致,內外合一,上下相隨。一動一靜必存訓練有素的應敵之意。
拳諺雲:“搏擊需放膽,狠毒占上風”如一只溫順的犀牛雖然強壯,當遇到獅子攻擊時,它只能避開或退讓。犀牛的這種行爲助長了獅子的兇殘氣焰。這就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大敵當前,無應敵之心,制敵之意,任憑你體魄強健,力量強大,技術手段高超,由於沒有膽氣,沒有制敵的方向和目標,勢必手足無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間失去了制敵的先機。故而八極拳在修煉中強調練形必練意的目的,是使人制敵的心態得到超前的訓化,應敵時自然而然具備極高的警覺性,極其敏銳的反應性,極其兇暴殘忍的心態,極其兇狠毒辣的手段,極其威猛強悍的氣勢,極其強烈的搏鬥欲望,極其靈活巧妙的招術變化,極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機制勝。
外具八形,先賢們認爲,遠古之人簡居野外,茹毛飲血,既要防範猛禽野獸的侵襲,又要防範敵人的掠奪,還要與洪水風沙等自然災害搏鬥,必須具備捕食競爭的本領。由此所需,先祖們以他們優秀的智慧,察天地之氣候,仿萬物之靈動,都有防身保命捕食的天賦奇能絕技。龍能開能穩,能大能小,大能翻江倒海,吐霧噴雲,小能隱無蹤迹;虎有捕食兇殘之威猛;熊有沈穩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閃之能;燕有穿簾迅斂翼之巧技;犬有斛巧伏身之靈動;鷹有視物勝於人類百倍之銳目和力透骨甲之利爪;鶉有突沖善撞之高超技能。人爲萬物之靈,將這些動物獲取生存的奇能絕技練於一身,化爲己用,就是極妙的技擊術。這就叫:遠取於物,近取於身。這就是原始技擊術的來源,也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武術。
八極拳先賢們根據人們所需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技能的基礎上,爲強化技擊效果,給武術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並注入新的內容,創造了“內外兼修,意形具練”,即將“健身與技擊熔爲一爐”的八極拳流派體系。強調指出,沒有強健的體魄,是不能抵抗疾病和處理事物纏身的。從抵禦敵人的侵略方面講,沒有強健的體魄作爲抗敵的根本保證,再好的技術手段也難發揮,只能被敵人所制,所以強調強健體魄爲修煉的第一要義。而有了強健的體魄,大敵當前卻沒有制敵的意識,制敵的力量,制敵的嫺熟技術,是無勝利把握的。因此,必須在修煉中將健身與技擊熔爲一爐,練形必練意,練意必練形,力求意形一致,內外合一,上下相隨。應敵時在意識的主宰下,行走如龍,,威猛如虎,沈穩如熊,敏捷如猴,輕巧如燕,撲擊如鷹,突撞如鶉。手、眼、身、法、步隨意一體化,並發揮到極限。即:心態極穩,膽量極大,身法極快,出手極狠,力道極強,技法極妙,時機極佳,目標極准,在搏擊中方能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勁發八面,不偏一隅的重要基礎是一盤穩固,氣貫丹田是穩固下盤之要旨。下盤不穩固,步伐虛浮,上重下輕,勢必偏重,一動則跌。進擊與防守時發招無力、無准,給敵人留有可乘之機。拳譜中曰:“上盤發力必由下盤及中盤發出,如樹之根,杆與葉也”。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架是八極門的拳術套路,共有三十二個動作,是八極拳最基本的拳法,它同金剛八式一樣是霍氏八極拳的基礎功法。20025,我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地區民間傳統武術交流大會上結識了著名老拳師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國術館的學員。談起那段學拳歷史,季老師回憶說:“我們在南京中央國術館時習練八極拳和小架是必修課,這種拳法很吃功夫,非常好,是打基礎的拳術,我們天天習練……”八極小架能在中央南京國術館內作爲必修課,說明了八極小架在拳中的重要性。
青年時期,進入把式房,活動腰腿、兩胯後,就開始打金剛八式和蹲小架。蹲小架通常有兩種練法。一種是動作緩慢、不放勁,力求姿勢準確,以中平或低架爲主。由老師糾正動作,依學員掌握情況,要求氣沈丹田,沈肩墜肘,練好十字勁。另一種是要求動作沈穩、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勁,達到力與氣合,動作有力,乾淨利落。老師糾正動作,同時對每個動作的間隔時間進行掌握。此種練法要求學員動作準確,精神集中,以集體練習爲佳(八人左右)
蹲小架人門之後多採用第二種方法,一方面掌握動作要領,一方面掌握放勁的方法,達到氣與力合。有的習練者練了很長時間不知道如何發力,而習練霍氏八極拳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掌握如何放勁。八極門中講究六合,其中氣與力合是很關鍵的。蹲小架不斷延長時間,就是爲加強基本功訓練。
站樁功是八極門的一大特點,樁功要求沈穩,同時要將八極拳中的十字勁、沈墜勁和纏繞勁貫穿到每個動作中去。沈墜勁是把全身的勁通過下肢紮於兩腳之中,兩腳抓地穩如泰山。纏繞勁是纏繞上體,下肢以旋轉的功逐步“紮”入地面,意念一沖意想不到的熱感流下地面,而身體十分穩定。這種熱惑既火辣辣又沈穩,且輕鬆。有的習練者通常是利用小架的幾個動作進行蹲架子功法練習,比如騎馬蹲襠式中的懷抱嬰兒、兩分掌、拿跌掌等姿勢。此功法習練時由於動作少,可蹲的時間稍長一些。羅疃八極拳老前輩張玉衡老先生在習練兩分掌馬步時,一個動作竟能堅持二三個小時,青年人去推他都推不動,真是穩重如泰山。當然了,在習練時一定要牢記用丹田氣的功法,貫穿到每個動作中去。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與六合大槍

馬明達

在這篇短文裏,我將著重談一下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的關係。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同治年間,滄縣東南鄉的小村-張沙地方,誕生了一位八極門中不世的高
人神槍李書文先生,李書文(1864 - 1934)字同臣,本農家子,身軀矮小,但精
悍出眾,終日專心苦練功夫。自幼從近鄰孟村金殿陞先生習練八極拳及大槍術,
後參研劈掛掌,將此工藝融貫,相得益彰。而大槍之術尤為精絕,功夫出神入化
世稱為「
神槍李」。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轉貼武術萬維網資料

http://www.wushuweb.com/forum/a/a.asp?B=68&ID=537606

霍氏八极拳源流

一、霍氏八极拳源流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賢達

 郭瑞祥

 陳桂田

  黃偉哲

劉雲樵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明永

  季昭華

松田隆智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極拳的“發力”技術——(講授:李樹棟)

 

        中國傳統武術的每一個拳種,都有其獨具特點的技術體系,從而形成各拳種之間在風格特點上的明顯區別,其中發力技術是形成一個拳種極為重要的因素,是拳種的立身之本。練拳不懂勁無疑於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煉也難窺拳術之堂奧。鑒於此,本講擬從發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極拳的勁力技術。

 

一、八極拳發力技術的原理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武術素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流派眾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著稱。八極拳就是這眾多拳種之一枝,屬北方拳種。開門立派之時稱為“開門八極拳”,隨著流傳的深廣,其名稱也就有了眾多叫法,如“巴子拳”、“八忌拳”、“把計拳”、“坐煞型”等等不一

  八極拳的淵源也如其名稱一樣的有著眾多紛紜的說法,最早見於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有“巴子拳棍”之說,是否就是所流傳之八極拳,至今難以定論。

  如今,在拳界普遍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八極拳是由清代初期“天方教”人吳鐘受業於隱士“癩”,後精于其師兄“癖”。由“癖”贈八極秘訣並授八極大槍之奧妙。後吳鐘以其技縱橫天下,得“神槍”之譽。晚年課徒授藝,始創八極拳之門戶。故八極拳門內稱“癩”為始祖,稱“癖”與吳種為二世,吳鐘為立派之初祖。

ba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