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21 Sat 2009 22:14
中正紀念堂劈掛傳承班2009年10月27日報導
- Nov 19 Thu 2009 13:08
桃園凌巨社團螳螂拳傳承班2009年10月15日紀實
- Nov 11 Wed 2009 00:45
轉貼:八極拳功法
八極拳是中國北方拳種之一,又稱“開門八極拳”。八極拳有出於四面八方,可達極遠的地方之意。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爲主,動作簡潔樸實,勢險節短,猛起猛落,硬開硬打,多肘法,多直線往返。發力爆猛、剛烈,以氣催力,並發哼、哈二聲。打法有挨、傍、擠、靠,崩撼突擊,硬進緊攻,貼身近發,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現將八極拳功法介紹如下。
在實戰搏擊中身體的硬度很重要,比如格擋來拳、木棍等多以前臂受力,而格擋橫掃踢或欲實施接腿摔時,前臂承受的力量更大。訓練有素的拳手出手一格就會使對方感受到痛徹骨髓的功力,使其不敢造次。實際的對搏中,在閃躲不及或爲了顯示功力以背胯接敵拳腳的情形也時有發生,我們常見到高手受擊如隔靴搔癢般輕鬆無事,而打人者卻被震得連連後退……這些都需要進行抗擊打或硬度訓練。
1、闖步、震腳
- Oct 24 Sat 2009 23:57
中正紀念堂劈掛傳承班2009年10月15日報導
- Oct 23 Fri 2009 21:49
桃園凌巨社團螳螂拳傳承班2009年10月08日紀實
- Oct 20 Tue 2009 13:37
台灣國術論壇2009/11/08國術格鬥系列免費講座-八極拳之纏絲奧義!
- Oct 17 Sat 2009 00:36
中正紀念堂劈掛傳承班2009年10月04日報導
- Oct 14 Wed 2009 00:09
桃園凌巨社團螳螂拳傳承班2009年10月01日紀實
- Oct 09 Fri 2009 23:27
轉貼:八極拳“雙肘”如何連發爆打
八極拳“雙肘”如何連發爆打
前言 我一向習慣用自己的語言剖析八極拳。我認爲,把拳練明白了的人,是能夠抛棄古人的拳論的。整天用先人的僵化的語言人云亦云,缺少個人的體悟和見解,只能說這樣的人沒有把拳練懂練透。
“流行”的八極拳肘法跟泰拳肘法大同小異
- Sep 29 Tue 2009 21:09
八極應手拳(一)
八極應手拳是霍氏八極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與霍氏八極拳中的“八大開”具有同等的技占作用。應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閣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間所創編的。
民國時期,奉系將軍許蘭州在天津有一公館(今天津市河北區瑞安街6號),人們稱之爲計蘭州公館。計蘭州幼年時就喜愛武術,家傳少林武功勤習不輟,尤以擅使彈弓和護手勾爲名,又長期邀“神槍”李書文來部隊和家中任教。許蘭州先生一生頗愛武術且喜與武林高手交往,神槍李書文、大力士陳富貴、神棍王王鍾泉、李書文高徒霍殿閣、武當名家李景林和後期由少林寺還俗的高仙雲先生等,都是他家中常客。他們經常聚在一起研習武術,李景林動手時,常讓霍慶雲先生先動手,隨後隨機應便將其制服。“神槍”李書文動手不留情的狠勁和痛快勁更是讓人記憶深刻。1925年至1926年,霍殿閣先生根據先師李書文等人的動手動作和精湛的技擊手法,又結合本人的動手經驗和習武體會,經過認真整理而編成八趟應手拳。應手拳每趟基本上是八個動作、八個用法,而且動作變化無窮、隨機應變,最後成八八六十四手。當時在許蘭州公館,大家都經常習練應手拳。館中的李景林、許家福、李樹棠等都對應手拳很感興趣,經常用這些技法戰勝挑戰者,使對方心服口服。
八極拳在民間傳播很廣,尤以東北三省、河北省及西北等地區最爲盛行,尤其習練霍氏八極拳者,都把習練應手拳做爲重點,又因爲應手拳實用性較強更爲人們所喜歡。 八極應手拳歌訣
一、開拳就打應手拳,鷹爪可變探馬掌,
- Sep 26 Sat 2009 00:01
八極六手翻單練二十六式
六手翻短小精悍,編排巧妙,技法豐富,易學好用,集八極拳搏擊術之大成,實用價值很高。爲使武術愛好者完整地學練六手翻,筆者把此拳分作單練、對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紹出來,以供廣大讀者研習。 單練六手翻時,要注意突出八極拳的主要特點,還要表現六手翻的獨到之處。八極拳諺說:“學會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開(頂、抱、單、提、挎、撞)中的“挎’’爲主,所以要重點把出現次數較多的“圈挎”、“翻挎”練好。六手翻的單打練熟了,對接就容易了,技法運用就能得心應手,在實戰中就能發揮出威力。 第一段 1.起勢(恭揖式):①面向南方並足自然站立,目視正前方(圖1)。 要點:全身放鬆,意靜平和,頭要端正,下頦微收,舌抵上齶,自然呼吸。 ②雙手握拳,由兩腿旁向前提起,兩臂與地面平行,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2) 要點:含胸拔背,臂含上挑之力,深吸氣。 ③兩拳變掌,掌心朝上,置於頭上方下落至頸後側,掌心向下(圖3)。 要點:松肩向後揚臂,雙掌似把重物抛至腦後;肘起有前頂之力;繼續深吸蓄氣。 ④雙掌由耳側下落,掌心朝前,撣拂兩側衣襟,接著兩臂分別由體側彎屈上提,雙掌變拳停於耳側,拳眼朝下,目視前方(圖4) 要點:雙掌下落速度要快,掌背有向前下方的抽撣之力,猛然由鼻向外呼氣,以氣催力。 ⑤雙拳落于喉部前方,左拳變掌扣於右拳面上,再向前平推而出(圖5)。 要點:臂不可過於伸直,含有撐頂之力。
說明:起勢中的動作②⑤要平緩,動作③④要迅速連貫,發爆猛的上挑接下撣之力。 技擊應用:雙臂向上崩挑對方擊我之拳,右肘順勢向前頂撞其胸部(此時要向左擰腰坐胯,右足上步),再以肘尖爲軸,借下沈收肘之機,用掌背向前撣手反抽對方面部。 2.拉弓式:左掌變拳,與右拳同時以腕部爲軸,由裏往外翻轉,拳心相對,拳眼朝上,大拇指相觸,兩臂向前平伸;右足向前邁半步,左足隨之上一大步,成左前右後的四六步;左臂不動,拳眼朝上,右拳隨左足上步拉回至腹側,拳心斜向下,目視前方 (圖6)。 要點:上步時腳不要擡高,應略擦地面此滑前進,落成重心偏後的四六步;左足上步與右拳回拉要輕緩;左拳隨身動要有前頂之勁。 技擊應用:右手向裏壓撥對方來拳,左拳擊其頭或腹(手法要有變化,不可拘泥)。 3.撐捶:右足跳滑上步,左足在後隨之略前移,落成四六步;左臂內裹裏壓把拳收回,停至腹側,拳心斜向下,同時右拳隨上步擰腕向前沖出,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7)。 要點:右足上步前,身體重心前移;左足蹬地,右足猛然向前眥滑;右足落地時,前腳掌略碾踩,好似急刹車;松肩松胯,右拳隨轉體打小寸勁。 技擊應用:左臂裏壓撥開對方來拳,右拳擊其頭部或腹部。 4.攔挎手:左足蹬地,右足眥滑上步,左足隨之前移,仍成右前左後的四六步;同時左拳變掌中左下向右上,沿右臂外側劃弧挑舉,與鼻尖同高,掌心向右,臂略屈;右拳變掌收於腹前,掌心向下;目視左手指(圖8)。 要點:左掌上挑要有擰腕纏繞刁捋之力,既能攔住對方出手,又可趁機拿住對方手臂;右掌收回要有內裹裏壓的沈墜勁。
技擊應用:左手化解對方來招,順勢用力向左卜擰拉對方腕部,身體左轉,右臂迅速向左上前擺外旋,以前臂外側猛磕對方肘外側,使之腕肘折傷。 5.撲身纏:身體右轉略前俯下坐,以右腳跟爲軸,腳尖外擺成右歇步;同時右掌順時針往前下方纏繞撲按,掌心向下,停於右胯前;左掌在右掌前伸時稍回收,右掌也順時針山身後往前劃弧纏按,掌心向下,與胸同高,目視左掌(圖9)。 要點:右掌貼左肘下向前穿繞;右掌先、左掌後,交錯劃圈;上身和左肩含有前擠之力。 技擊應用:我左掌劈出或肘頂被對方阻擋,立即用右掌順勢抓捋對方向右下擰壓;隨轉體,左手迅速向前下劈按;右足勾住對方前腳腳尖(埋根),右小腿外擰跪壓對方前小腿(吃根);右轉體時,上身往前下擠靠,配合雙手撲按與理根,將對方摔倒。 6.右圈挎:迅速起身,左足向人前方上大步,成左弓步,同時上身左擰;左掌變拳裹收至腹前,拳心向下;右掌變拳,向前上方斜掃,右臂微屈,與肩同高,拳眼向左,目視前力(圖10)。 要點:身體向前要有擁撞擠靠之勁;用轉腰帶動右臂向裏圈挎擺動,右臂是圈挎的擊打力點,不要打成圈捶;雙腳碾動震踩幫助發力。 技擊應用:若對方順步右沖拳向我擊來,我上左足繞到對方右腿後絆住(埋根),借左轉休之機,左臂內壓對方右臂,化解其攻勢,同時右胸和肩撞擊對方,右臂山外向甩橫掃對方胸部,上下合力將對方仰面摔倒。 7.上翻挎:右足向前上…—大步,落成右弓步;右臂外旋向右上方方翻壓,拳眼向右上方,與—下頦齊高;目視右拳上方(圖11)。 要點:右臂向上翻挎含有擠靠靠撣撞壓之勁,不要伸直;右膝向裏擰裹,配合上肢發力;全身有向前擁靠之力。 技擊應用:接上動,如劉方右轉體,撤右腿,同時右臂上挑外撥,化解我右圈挎,並向外纏時,右手抓扣我右腕,人手上托抓扣我右肘,企圖順勢將我拽倒。我趁機上右腿落于對方前腿(左腿)後,同時右臂、右肩、腰、胯齊發整勁,猛力擠靠圈打對方,將其摔倒。 8.左圈挎:動作說明、要點、技析應用都和右圈挎相同,惟左右相反,原地向右轉體不上步(圖12)。 第二段 9.拗步攔馬挎:上身向左後轉180度,右腳碾震蹬地,右腿挺直,變成左弓步;左拳變掌,左臂內裹上架外撥,掌心朝斜卜方,與肩齊高;右拳變掌,隨轉體向左前方下按;身體向北方,目光前視(圖13)。 要點:雙臂動作幅度不大,但要乾脆有力,打出崩炸力,要與擰腰坐胯的沈墜勁和雙腳碾震的蹬山力相配合。 技擊應用:如對方用“砸抱提”擊我,我左掌向外格擋對方的右砸拳或砸肘,同時右掌向下按壓對方的右提膝。 10.右圈挎:動作說明和要點同第六動(圖14)。
- Sep 11 Fri 2009 23:30
八極拳六開擷英
八極拳六大開(頂、抱、單、提、挎、纏)又稱六開。六開是八極拳基本理論和高級技法的核心,因爲言簡意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難領悟,技法不易窺破。爲了幫助八極拳愛好者探奧索隱,筆者提供一組六開技法並做簡要分析,請習練者悉心揣摩,從中受益。
預備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全腳掌著地,站成身體略爲側立的四六步(前四後六);左手立掌在上,掌心向右,手指與喉部同高,臂微屈;右手約以平掌置於左肘內側下方,掌心向左下方,手指略低於胸,右臂彎屈約 90度;下頦微收,目光平視(圖1)。
說明:六開擷英中的每一個大勢的單練、對接,都應該由預備勢開始;動作完成後,可以回到預備勢,接著練下一個大勢。若想結束練習,收腿收臂成立正姿勢即可。
- Sep 04 Fri 2009 23:16
八極拳理論研究之——八極拳身法
在武術運動中,身法是指身體軀幹部分的運動方法,由肩、胸、背、腰、腹、臀相互協調並與手法、眼法、步法緊密配合共同體現。由於我國拳種較多,風格各異,各自身法的運用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活爲要,以陰陽變化爲妙,以胸的吞吐、腰的折疊擰轉來表現,身隨步走,體隨勢變,根據不同的動作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現爲伸縮開合,閃展俯仰,擰轉翻挫,衝撞擠靠等。
八極拳作爲短打類著名拳種,傳統的練法自然在身法上有其獨特的地方。據《羅疃拳譜》記載,八極拳的身法要“外具八形”,也就是龍、虎、熊、猴、犬、鷹、鷂、雞。這八種動物在大自然當中經過長期的搏擊奮爭,形成了各自的獨特技能和身法。練好八極拳的身法,就要模仿它們的內意神情和外在動作,仿其法、效其技,由其形而取其意,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要想在實戰中發揮好身法的作用還要做到頭頂項豎、沈肩墜肘、含胸拔背、抖胯合腰、實腹斂臀、尾閭中正,手眼相隨,同時提高脊柱和雙肩的柔韌性,改善筋肌的初長度,提高全身關節的靈活性,使周身完整一氣,四面轉換,八面支撐。八極拳身法的技法特點主要是敏捷矯健、靈活自然、猛起硬落、進逼快攻、貼身裹進、封手側出、三盤齊上、突胯相連、挨傍擠靠、崩撼突擊。具體的運用則體現爲吞、吐、沈、浮、閃、擰、翻、抖,其中“吞”、“吐”表示前後方向的運身,“沈”、“浮”表示上下方向的運身,“閃”表示左右方向的運身,“擰”、“翻”表示以脊爲軸,順逆旋轉的運身方法,“抖”是四面八方渾圓爆發的身法,做到“進則發,退則穩,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空處”。
附身法歌訣一首:
吞縮如猴柔輕靈,吐進撲猛虎最精,
沈身要屬熊威重,飛天浮起龍騰空,
- Aug 28 Fri 2009 20:48
轉貼:身在山中不識真--八極拳六大開指南
轉貼:身在山中不識真--八極拳六大開指南--作者︰武華彥--
流傳至今的八極拳已經形成十二支不同風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種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開問題上,看法還是一致的,都認為「六大開極其藝」,也就是說,六大開囊括了八極拳基本功與搏擊術的精華,是八極門的極品。
因此,前輩們攜藝自珍,輕易不露六大開,即使是入門弟子,也難以得到全部真傳,甚至終生看不到六大開的拳理和演練,引為憾事。隨著社會的進步,理念的更新,此種狀況已有所改變。
- Aug 21 Fri 2009 22:22
八極拳六手翻對練
學會六手翻,打架把人掀”這句八極拳諺,直白地揭示了六手翻就是用摔法贏人。武術中講“打”的對練不勝枚舉,而講“摔”的對練卻寥若晨星,由此可見六手翻的寶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頂、抱、單、提、挎、纏”是八極拳的技術核心,“挨、傍、擠、靠、崩、撼、突、擊”是八極拳的技擊特點,它們都在六手翻中有所體現。可以說,六手翻是一個能夠顯示八極拳風格特點的短小精悍的對練。它易學易練,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六手翻側重於六大開中的“挎”,不但講究獨特的摔跤招式,而且在摔法中含有打法和擒拿法,一招之中可以變化出多種擊打動作,內含許多力學原理和勁法運用,通過練習可以比較全面地提高搏擊技巧。常見的摔跤訓練往往是兩個人運用單招,一式一完結,缺少連續性和應變因素。六手翻則是兩個人攻防配合,進退互換,環環相扣,練起來興趣盎然,避免了單練摔法的枯燥與機械,爲編排巧妙的上乘之作。
第一段
一、起勢